欢迎您登录红果树财富网!
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VS地产!近期比较形势或还是政信靠谱!
阅读 1125

房地产类信托规模近期有所下降是在市场预料之中的,自从今年7月份,监管部门对部分信托公司“窗口指导”以后,地产类信托募资金额一降再降,紧接着有几家信托公司因为违规开展地产业务被罚,整个市场对地产类更是严格精挑细选了。

     再说政信类。有的投资人做项目喜欢看融资方的财报数据,其实如果是政信项目就没必要了,真的,因为这些城投公司的信用是和当地政府信用绑定在一起的,如果这些公司违约,媒体会直接把矛头指向当地政府,不会提是哪个城投公司,而且所谓的城投公司,里面的资产、营收、利润也都是地方政府一手安排的,这些公司的董事长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自己公司主营业务有哪些,这要是普通民企老板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城投平台这就在正常不过了。

      政信类如果是行政级别高的地级市那就不用说,偌大一个地级市,每年GDP上千个亿,手上资源多不说,关键是违约成本高啊,当地政府一旦有违约问题出现,那立刻会有一堆债权人上门来挤兑,本来是3个亿的债务要还,没准一下就变成30亿了。

     此外还会影响接下来的招商引资工作,谁也不愿意和不讲信用的政府打交道啊,没人去投资,还怎么发展经济,经济不好,后面就会衍生出一堆的问题,比如就业问题、人口流失问题、养老金不够等等,这就是“违约成本”,有的事情,做成了不一定能有多大好处,但是搞砸了,那后果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这事儿吧,大概率能成,比起趋利人更有动力避害。

     到这儿,大家应该就可以明确一点,政信项目违约成本太高,市场化的路走不通,无论如何,融资方都得还钱。

     投资人清楚这一点之后,肯定更乐意通过政信信托的方式把钱借给融资政府了,因为安全度一样,收益更高嘛!

融资政府和中央也清楚这一点,既然不管怎样都要还钱,何不把钱通过低成本的债券和银行贷款这些渠道,来获得资金呢

     大家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谁还比谁傻多少呢?

      但是这事的主动权在融资方手里!

      于是乎,从2018年开始,中央就开始大力支持各地政府发债券募资了,2018年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是4.17万亿,其中新增债券发行规模是2.17万亿,占比52%,新增再融资债券(借新还旧债券)是0.68万亿,置换债券是1.32万亿,大家都知道地方政府有“借新还旧”的问题,但是过去一直没公开,这波操作下来基本上是挑明了,就是这样的债券,平均发行利率只有3.89%,怎么样?比信托等资金划算多了吧?

      现在是2019年10月份了,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都已经出来了,2019年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发行地方债4.18万亿,其中新增债发行3万亿(占比72%),借新还旧债发行1万亿,置换债发行1288亿。

      注意这两年数据变化,2019年前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规模已经与去年一整年的持平了,同时用于“借新还旧”的资金总共变少1个亿,新增债规模增长了将近1个亿。

      很明显,这就是在转移政府融资的“主战场”,换位思考,如果是你我执政,应该也会采用这种策略吧,虽然债务总规模没变化,但是融资成本减半了呀,恰逢现在经济增涨有所迟缓,这样一置换,至少还上利息不成问题了。

     至于政府债最后由谁买单了,这个我想大部分人都清楚:就是你我,除了你我还能有谁?

      过去直接认购政府债的投资人主要是金融机构,比如银行、保险公司、券商,这里面银行占比最高,将近85%,今年多地开始尝试地方政府债券柜台发售,也就说咱们个人投资者可以像买国债一样去银行柜台买政府债了,很多人说这是政府太缺钱向散户下手了,可以这么说,但是不能说是坏事,过去过一下银行的手,最终也是咱们散户买单,现在,咱们这样直接买,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收益不是更高了吗!

      有人担心政府会破产会耍无赖,多虑了,因为政府是有征税权的,中国政府还可以收“土地出让金”,这是源源不断的现金流啊!

      有人抬杠说美国政府不就有破产的情况吗?是的,但是美国政府属于“有限政府”,这个可能很多人没听说,什么意思呢?意思是政府只有征收执行权,征不征税、征什么税、征多少政府说了不算,得由议会、民众来决定,这种制度下政府就跟一家公司差不多,如果进来的现金流覆盖不了支出,真的就会破产的。

      但是有些政府是“无限政府”,它可以自行决定征不征收、征多少税、征什么税,(备注:中国政府还可以卖地)这样的政府怕是很难破产的。

      至于中国政府更接近以上哪种情况,各位自行判断。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 电话:136012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