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登录红果树财富网!
投资有风险,认购需谨慎
请同时按 Ctrl 和 D,谢谢

疫情中的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和美团各打多少分?
阅读 879



来源:首席商业评论


疫情是一场烈火,考验了人性,炼出了真正的英雄和斗士;也烤出了很多的谎言和小丑。真善美,假恶丑,人民会评论,历史也会记录。

 

而在这将近两个月的特殊时期,无数的企业表现出了各不相同的态度和格局。对那些处于明星榜上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众说纷纭,有赞美的,就必然有唱衰的。

 

老冤家阿里和腾讯,处处相对,明里暗里较劲过招。而后起之秀美团也没闲着,这场疫情不仅仅彰显了企业的社会道义和责任心,更加考验了各自应对突发事件的经营能力。

 

阿里、腾讯和美团,如果把疫情当成一场考试,三位优等生各得多少分?

 

一、社会担当能力


2月6日,阿里巴巴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定点送往武汉及湖北的医院。

 

马云的公益基金会宣称,马云本人捐款1个亿。其中4000万元分别捐赠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加快当前病毒疫苗专项研发,6000万支持国内外各顶尖科研人员和机构展开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治疗工作。

 

2月7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接受马云2000万元人民币捐赠,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及治疗药物研发。这笔费用用于组织王辰、钟南山等五位院士团队立项五个相关科研攻关项目。


 

腾讯第一时间捐款3个亿,随后又追加了2个亿和10个亿,总计设立15亿元“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综合保障基金”。如果单按宣称的捐款数量,腾讯肯定是出钱最多的中国企业。

 

腾讯的这15亿计划是这么花出去的:

 

首期3亿元“疫情防控基金”于1月24日疫情刚爆发时紧急设立,主要用于采购紧缺物资,解疫情前线燃眉之急。

 

第二期2亿元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资金池,为服务商和开发者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帮助他们为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等快速开发疫情服务小程序。

 

2月8日的3亿元致敬战疫人物基金,用于致敬和慰问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做出贡献的人。

 

还有2亿元用于救助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而导致经济困难的患者及其家人。

 

最后的5亿元是战疫后备基金,可视战疫进展考虑追加到上述项目,也可被用于与防疫相关的科学研究、未来医疗健康设施完善、权威医学科普等工作。


 

再来看美团: 

 

1月26日,美团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2亿元人民币,设立全国医护人员支持关怀专项基金。基金当前主要针对武汉等疫情防控重点地区的医护人员、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基金将和相关专业机构合作展开定向支持帮扶。

 

无论10亿,15亿还是一亿两亿,重要的是这些钱是不是真正确实都用出去了,都花在了与疫情相关的所有公益事业上。无论阿里,腾讯还是美团,设立的诸多基金会,是否有第三方介入,谁来确保有效的运作,谁来公示到底花了多少钱?

 

疫区的人民所能切实感受到的,只有那些真正到手的物资和资金。而可以确信的是,马云给工程院的2000万是确实到位了。

 

二、实力派的业务经营能力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突发的疫情期间能否活下来,甚至独树一帜,是真正考验实力派的关键衡量因素。

 

有人认为,阿里巴巴和美团植根于现实世界的实际商品,当与实业息息相关的各类企业正忙于遏制疫情时,这两家互联网企业会受到较大的冲击影响。

 

腾讯(包括头条系)这样的虚拟企业则坐享其成,因为宅在家里的人们需要更多地利用社交媒体和数字娱乐、资讯工具。

 

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自一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阿里巴巴和美团点评的市值已缩水280亿美元。阿里和美团需要依靠数大量的人力和卡车通过全国日益庞杂的交通网络来运送包裹和食品。



与之相反的是,腾讯在手游中兜售服装和盔甲等虚拟商品或是在网上投放广告,市值增长了约180亿美元,目前在5000亿美元上下徘徊。

 

可以说资本市场是赤裸裸的短视并且唯利是图。这样的市值在一时之间的变动,其实并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家公司实力的强弱。

 

从业绩经营的能力来看,个人以为,阿里的生态系统整合能力、技术能力以及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要高于腾讯的。马云曾经一直强调,阿里将不再定位于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互联网世界的基础设施公司。

 

阿里巴巴还有一张王牌,它的云计算部门是中国的行业领导者,也是疫情爆发后在线活动激增的基础保障。虽然云业务目前仅占阿里收入的十分之一,但即使是在疫情爆发之前,阿里云业务的年增长率就已达到60%以上。

 

而阿里更多的种子业务例如AI技术、芯片技术、VR技术等等,都处于投资酝酿阶段。这样的早期布局和投资,让阿里的成长能力和未来发展具备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三、创新与推广能力


2月1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表示,为保护社区防控基层人员的安全,许多社区已依托微信群、QQ群、智慧社区客户端等社区信息平台,与社区居民沟通体温测量。

 

他呼吁,技术支撑很重要,希望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应用开发,可能比直接捐款更管用。

 

话音刚落,腾讯和阿里的新产品就出来了。

 

为了让人们出行更加安全,阿里和腾讯都推出了自己的“健康码”。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用户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位置和到达的地方进行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模型的建立,确定用户是否有过接触病毒的风险。


 

在最近14天没有接触过病毒的可能,则会获取一张绿色健康码,如果有疑似可能接触则会获得一张黄色健康码,用户需要自觉隔离7天,并打卡,七天之后黄码会变为绿码。如果平台判定用户为红码,用户则需要自觉隔离14天,并进行打卡14天后才可以重新获得绿码。而只有绿码才可以在市区内进行活动。

 

笔者逐一体验了微信小程序的健康码和支付宝上的健康码。从覆盖范围来看,目前微信端的健康码只有武汉,而支付宝健康码已经覆盖浙江、山西、四川、云南、海南等诸多省份。

 

从信息录入的内容及程序来看,支付宝的健康码信息更加详细,逻辑严谨。而微信小程序健康码更像一个应时之作。

 

从这一款产品来看,阿里的确要比腾讯的开发能力、应用组织能力强大很多。

 

再来看美团。作为深深植根于线下的电商巨头,美团在疫情期间倒是没有坐以待毙。

 

2月18日,美团在北京启用无人配送车,为多个距离较远的封闭社区居民配送果蔬食品。疫情下美团买菜订单激增,无人配送属于美团无人配送防疫助力计划。

 

从实质的经营角度分析,这种无人配送车并不一定能在这个期间带来太大的业务增长。

 

首先,从技术的层面来看,这显然是为了疫情而不得不匆忙上马的项目。无人配送车如何运输,在遇到复杂路况例如台阶、红绿灯等情况时如何处理?这一系列问题相信都是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无人驾驶尚且未曾开启,无人配送自然更是试验阶段的雏形。

 

第二,对客户来讲,并不一定能接受这样的配送方式。无人配送车是否可以进入小区还是到达用户的楼下?如何确保无人配送车就是安全无病毒污染的?配送车里面的商品如何区分属于哪一个买家?

 

四、应变能力


疫情诞生了在家办公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之下,催生了对会议系统的巨大需求。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钉钉本想露脸的,一不小心却露出了屁股。

 

全国300多个城市共60万人民教师通过钉钉直播为学生上课。通过钉钉在线课堂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预计覆盖全国5000万学生。

 

在这个漫长的寒假,钉钉一不小心惹怒了世界上最恐怖的群体——放假“未遂”的小学生。

 

小学生们集体行动,钉钉在各大应用下载平台上的打分,大量报复性的一星好评出现。小学生说,给钉钉“花式表扬”,“五星好评分期支付”,将钉钉的得分迅速拉至2分以下,一度低至1.3星。而网上传闻,在应用商店中评分低于1星会被强制下架。

 

小学生们赢了,下架了是不是就不用上网课了?

 

魔性的是,钉钉的求饶视频《钉钉本钉,在线求饶 》在B站已经超过了五百万的播放量。钉钉求饶毫无底线,啼笑皆非。


 

少侠们,行行好,五星分期赔不起。找个工作混口饭吃,扛不住一星。此生无悔入钉钉,五星求一次付清,少侠们,请你们饶命吧,大家都是我爸爸。

 

而疫情期间,腾讯会议却一把抓住机会,在这个领域抄了阿里的后院。

 

2月6日,腾讯云透露,腾讯会议每天都在进行资源扩容,腾讯会议开放300人同时在线的线上会议系统。而且将下载安装程序缩减到最小化,下载迅速,安装也方便。

 

腾讯会议的扩容和借助微信生态圈的大量推广,一下子锁定了大量企业级用户。

 

在这个领域,腾讯赢阿里赢得很漂亮。

 

五、结束语:阿里的正面战,腾讯的侧翼战和美团的局部战


疫情是残酷,它逼出了企业的本性,也许在平时,这些基因已经隐藏在日常的经营过程当中,当疫情突起,非常时间,这些行为习惯和本性就表现得更加明显。

 

阿里如同曾国藩所说的那个“结硬寨,打呆仗”的憨憨一样,老老实实啃骨头,以自身的实力开发产品,并且在更加广大的范围内进行试验、推广。从另一个侧面也显示,阿里对科技的应用开发能力,覆盖能力,组织能力的确是是强大到独一无二。

 

但是阿里有的时候,往往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说这次的钉钉事件,再比如说若干年前的微信红包事件。

 

从灵敏狡猾的角度看,腾讯比阿里显得足够的灵活。

 

一如腾讯的发家之根本,他非常善于跟进,非常善于模仿,并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属于自己的创新,瞅准机会往往能够一招扳回局面。

 

如果说阿里擅长正面进攻,攻克山头,那么腾讯就非常善于侧翼战,抄近路,插后庭。

 

而后起之秀美团则更加专注,在有限的战场当中,在局部战斗当中,取得绝对优势。

 

疫情终将结束,而中国的互联网优等生们,在经历这次考验之后,可以获得更多的经验和应变突发事件的能力,得以更加茁壮的成长。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新闻资讯
业界新闻
  • 电话:13601224113